幼小衔接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幼小衔接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 资源作者: 宏博幼师
  • 相关链接:
  • 资源类别: 学习文档
  • 资源用途: 资源分享
  • 资源评级:
  • 适用群体: 幼师/亲子老师/幼儿家长
  • 更新时间: 2011年08月24日
  • 资源授权: 免费版
  • 所需点数: 0
  • 插件情况:
资源下载
资源信息

  幼小衔接应具备的四种能力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多,能力强?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思考: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的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思维是知识之源,学习之源。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的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授刮肚肠满足其好奇心来得更有效。阅读:  

  阅读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够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和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倾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罗嗦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听的,哪些可以不听,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有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觉得他笨,认为他懂得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专家总结: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让孩子进行必要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学习也可能起到不好的作用。试想一下:一个小学生坐在课堂里:如果他(她)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那他(她)还有新鲜感么?没有新鲜感,就很难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