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宏博幼师 >> 新闻频道 >> 在职提升 >> 奥尔夫音乐 >> 浏览文章

北京市教育学会奥尔夫艺术研究会日前在京成立

宏博幼师 2012-6-5 10:25:29
相关导读: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对已有的智能观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改革,如何帮助幼儿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幼教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出路

 

试论"多元智能与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对已有的智能观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改革,如何帮助幼儿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幼教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出路。

    尊重儿童个性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儿童的个性表现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言行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他是否能真正尊重儿童个性,让每个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对于儿童个性的产生与发展来说,我们倾向于给个性下这样一个定义: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社会生活环境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生理、心理特征的总和。其较完整的个性结构,大致可分为个性生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调节系统等若干方面。在这些方面不同的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个性。A.个性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体形、体格、体质;神经类型;易感器官的反应特征。一个身高1.5米的人很难成为NBA的掼篮高手;而产科手--中指修长的医学生,比较适合做妇产科医生;若想成为小提琴家,其左手的小指最好高出无名指的第一指关节,因为这比较容易够着第4根琴弦。据研究,神经类型至少可划分为16种不同的类型。而易感器官的反应特征,主要指在内外环境的刺激下,人体参与反应的敏感器官不同,反应的阈值及其反应类型也不一致。譬如,在心理应激(精神紧张)条件下,有的人心跳加快为主,有的人血压增高为主,有的人会产生情绪性腹泻,有的则出现支气管哮喘,有的人会产生癔病--歇斯底里,有的则产生呕吐,有人会出现皮肤划痕症--用指尖可在其皮肤上写出凸起的字等等。他们的易感器官及反应特征是各不相同的。B.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通常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美国儿科心理学家克雷泽顿就曾根据婴儿不同的气质表现,把婴儿的气质分为活泼型、安静型或中间型。活泼型的婴儿可能是连哭带斗地降生到世上的。早晨时,他常常是睡眼未睁就先嚎啕大哭起来,那是他已经等不及大人为他换尿布了。他精力充沛,哭声响亮,脾气急躁,要求也比较多。而一个安静型的婴儿恰恰相反,早晨睡来时,不哭也不闹,而是举着小手放在眼前静静地端详着,甚至尿布湿了不经检查就不能发现。满月后把她抱到楼下去,邻居们却吓了一大跳:你们家怎么生了个小宝宝?那意思是怎么没听到她哭呢?因为她是个安静型的孩子等等。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样。关键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与他们的气质、性格类型做到良好匹配。C.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它是个性倾向性中的核心要素。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 -- 希尔把积极的心态或态度称为成功的黄金定律。希尔写道: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其实,1-2岁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孩子经常的活动和举止,区别出个性倾向不同的孩子来,如经常快乐的或郁郁寡欢的;活泼的或呆板的;敏感的或迟钝的;好交际的或羞怯的……等等。今天,培养幼儿对事物、对挫折积极的态度,明天,才能使他们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渊源尽管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但真正的个性化教育,也只有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才能产生。那么,什么是个性化教育呢?笔者以为,个性化教育是能满足每个儿童发展需要,使其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特征是能满足每个儿童的发展需要,而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的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合格加特长。所谓合格,即在体智德美诸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尤其是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身心素质。而特长,意指在某些能力领域具有出众的能力。在宏观上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把握:1、 使儿童的心智全面和谐发展。即使其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等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2、 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即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发达的心智。3、 使儿童个体和社会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80年代提出来的。加德纳认为,人人都有七种智力或智能,既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了解他人、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及个人内在智能(自知与自处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或几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从而确立了个性平等价值观;如:爱因斯坦虽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天赋异常,但在语文、肢体动觉和人际方面并未显示出同等过人的天分。其实,多数的人都只能在一两种智慧上超凡出众。其二,智力是一种潜能,人的发展就是对内在潜能不断开发、挖掘的过程,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这样,人的智能就不在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儿童尤其如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拓宽了人们认识智力的视野,为幼儿的个性化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教育观,从而制订和实施个性化教育。而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教育并不等于个别教育或一对一的教育,只要教育者心中装着目标,完全可以将个性化教育融入集体教育之中。此外个性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不同的是,个性化教育是目标,而个别化教育是方法。

    1.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有时,我们总听到老师私下抱怨:"我下了好大的工夫,还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他们素质太差,教也没用……"我们反思一下,面对儿童富有生命力的个性,我们是不是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从而得出悲观的结论。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有他独特的智能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其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其身体活动能力非常协调,等等。这正是儿童智能多元的体现。每个儿童都有他独特的智能倾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或是作家,但是籍由众多智慧的拓展,可以丰富,每一个人的人生,使生活多姿多彩,达到生命的极致。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2.创设多元活动场景,让每个儿童享受生活的乐趣

    幼儿教育以活动为主,无论是游戏,还是音乐、绘画、体育,让每个儿童感受到活动的愉悦。对有音乐智能的幼儿,让其多参加音乐活动;对有空间智能的幼儿,创设能使其产生想象、展开组合活动的氛围;对有语言智能的幼儿,多创设一些语言活动场景,参加故事会比赛;对有个人内在智能的幼儿,为其创设独立活动的游戏……教师应依据儿童的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即使在同一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儿童不同的智能特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各自的潜能。由于多元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不同智能特长的儿童会相互吸引,互相促进,从而促进幼儿智力潜能的整体发展。

    3.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个性潜能

    教师对全班的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单一的固定模式,因为每个儿童的智力潜能是不同的。同时对每一个儿童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多元的,因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是最富变化的,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教师要针对而儿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这样一来,智能强项被调动起来,各得其所,而强项又会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4. 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对待孩子。

    传统智能观比较狭窄,偏向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若以此衡量智能,只有少数人优秀。而多元智能观象一座智慧大厦敞开了多扇门窗,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入口,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用多元智能观认识孩子,能扫除种种偏见,承认儿童智能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其认知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透过多元智能的镜子,教师会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有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教师就会有意识地避免消极的教育行为。

    总之,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背景资料3:

    奥地利和德国的趣味幼儿园

    奥地利:想象幼儿园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

    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当然,仅仅当演员是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常常"想象"出更有趣的童话故事、更多的童话人物或更美好的童话世界,努力使自己成为"小小安徒生"。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可驾驶模拟太空船邀游浩瀚的宇宙,而在进行太空旅游时,孩子们最重要的使命仍是想象:想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

    一定还有或可爱或凶残的生命,然后再想象一下,他们的外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嗜好,接着想象一下最好通过什么方式与外星人沟通--相比之下,另一些教室似乎显得平淡无奇。有一间教室布置得像个农舍,家具和装潢都十分朴素。一架老式的织布机立在一角,让孩子们自行纺纱织布。镰刀、锄头和铲子让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想象出农夫劳作的艰辛。破旧的摇篮里,躺着几只或断腿缺臂,或表情呆板,或衣衫槛楼的布娃娃,正等待着孩子们为她们穿上新衣,或另行设计、组装。当然,这也需要想象。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想象着:200年前的祖先如何耕作、收获、生活,继而能理性地比较出现代生活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也是发展其想象力的好课堂。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媚子,切割着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包括男童)也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在烹饪间里,孩子们试着用最普通的瓜菜,做出美味的家常菜,并从中体味到一种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与此同时,他们还想象自己已成了大人,在为自己的孩子或自己年迈的家长甚至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操劳着--于是,这些最简单原始的劳作都被赋予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向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无私和奉献等高尚的思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当然离不开艺术,在绘画课上,孩子们被要求通过朗诵或欣赏诗歌来描绘出诗歌的"意境"。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这似乎有点勉为其难。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如,在欣赏儿歌《荧火虫》时,有的孩子把荧火虫想象成"打起灯笼找妈妈",或"相互在玩捉迷藏游戏",有的还别出新裁地想象荧火虫打着手电在巡夜,活像"警官"--此外,孩子们还上雕塑课和木刻课,为的是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帮助孩子们在更宽广的"想象世界"里飞翔。引人注目的是,在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的电脑时代之际,这所幼儿园并不设电脑课,甚至也不鼓励孩子多看电视。幼儿园园长对此解释说,电脑当然要学,但不是在幼儿期,而是学龄后,因为技术虽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也给人类带来了懒惰乃至不思进取。相反,他们企望通过种种努力使孩子们获取一种"平衡",或至少让他们明白:动手加动脑其乐无穷,而且即使科学技术发展至顶级时期,人们仍需要从事许多极原始、极平凡的活动。

    德国:林间幼儿园

    慕尼黑的一个自然公园前不久被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烨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亲手做的午餐。首创这所"林间幼儿园"的郝本·黛拉对"林间幼儿园"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她说,孩子们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在这里用树枝、沙子、石头搭模型,既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心理压抑,所以孩子们很少吵架、打斗,也很少生病。郝本·黛拉给孩子们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野生果实;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必须马上集会。但这家幼儿园收费较高。另外个别家长还抱怨孩子们在玩耍中有时会受一些轻伤,而且每天回家时都是一身泥土。(完)

    摘自《儿童与健康》2002/12

    背景资料4:

    自主性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方略

    10多年的实验研究表明,从小抓孩子的自主创新,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孩子的成长衣如果用自主、创新这样一条主线来带动孩子素质的各个方面,把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等都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什么是自主性?自主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按词义解释就是不依赖于他人,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自我判断,自我行动,一般我们是从自主的态度和自主的行为两个方面来描述自主性的。

    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社会恃注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

    儿童最初的自主性萌芽能否得到保持和发展,取决于成人对他的培养和教育。这就涉及到家长的态度和做法的问题。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培养儿童自主性对于他未来成长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从而正确理解儿童的自主性要求;其次,家长和教师应该意识到身负着培养自己子女乃至一代人的基本素质的重任。可以说,孩子们将来有没有良好的自主性素质,其大权是握在幼儿家长和教师的手中的。因此这种责任感的意识至关重要。遗憾的是,至今有许多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最后,才是怎样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问题。

    要实现这一点,关键是要解决儿童观和教育观问题。

    在儿童观上,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孩子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是一块白板,好画任意的图画。相应地,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也是灌输式的,不少家长和教师部认为,我是教育者,你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你就得怎样。但事实上,孩子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者、主动的学习者。孩子吸收外界知识的过程,就如同人体吸收外界营养的过程,合胃口的食物才容易被消化吸收,转变成自己身体能利用的养分。和孩子原有认识水平相适应的知识才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在探究中不断理解,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因此,在教育中,不但教师会影响孩子,孩子的反应也在影响教师。应该把教育看成是双向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育者在教孩子的过程,还需要不断了解孩子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解决了指导思想问题之后,具体该怎样做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工作呢?

    第一,不要阻碍他们自主性的发展。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欲望、要求都很鲜明,而且愿望与行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当他们的欲望和要求受到成人的阻碍而不能实现时,这种心理受阻就会转移到情绪上,焦躁不安,易发脾气,甚至会出现食欲减退、睡眠不安。他们自己认为很正常的行为受到成人的抑制后,便会出现行动上的抗争,或情绪上的抵触。久之,就会导致情绪上的对立,对什么事都采取"我偏不干"的态度。于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就增加,甚至有时会激化。如果处理不好就对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养成与成人对着干的态度,再或者放弃自主,滋长依赖性,或者削弱了排除束缚和干涉的能力等等。

    第二,因势利导地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幼儿随着年龄增长,自主性不断发展,这是儿童成长的趋势,教育者的责任是因势利导促进其发展。为此需要了解儿童自主性的特点、缺乏自主性的表现,在指导自主性发展方面应往意的事项等。如前所述,自主性包含许多方面内容,这里仅就主动性一个方面简述一下。

    主动性主要是指行为表现出自于行为者自身的内在要求(而非他人强制),而且经常有这类行为倾向。孩子生下来就有主动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三四岁第一反抗期的显著表现是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如果成人过于压制孩子的反抗,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第三,自主性教育是融会贯通的教育。

    自主性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就能见效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是信心相印,以心育心。教育只有融会贯通于孩子的整个世生活、活动、学习中,才能使孩子的自主性的各个方面和谐发展。

    美国幼儿教育中的"生成课程"

    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成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不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课程,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计划行动。 所谓"生成",是教师在与儿童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就像大洋下面的冰山在浪潮中逐渐浮出水面。教师并不是消极等待"冰山"的到来,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看清楚这个"冰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生成课程本身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是以突发事件为起始点而生成的课程。

    生成课程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课程必须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把儿童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有一首八岁儿童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我们在组织课程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很少去想孩子们对课程的体验,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希望接受什么。在提倡以儿童为主体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究竟对儿童的内心需要、兴趣、思想了解了多少呢?我们在组织这样或那样的课程时,往往是用大量的问题启发儿童,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完成老师设想的既定计划,很少由儿童来发问,更不用说教师随着儿童思想随时改变计划,不断改变课程,生成新的课程了。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谁是课程的真正主人?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抉择。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必须把教学建立在观察和倾听儿童的基础上。

    生成课程是儿童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经验、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的环境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儿童的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它是在儿童和教师的互动中形成的。课程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开放式的。因此,它既不具有蒙台梭利课程内容的永恒性,也不具有我国传统课程中教师的权威性。它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作出决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儿童共同创造奇迹。课程不会在某一个规定时间内戛然而止,它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为此,教师要记录、分析、反思,要开展集体性的研讨,要为儿童创设种种探索发现的环境,要寻找刺激儿童产生新难题的激发点,使儿童更积极地学习,使每个儿童都产生很强的参与动力,并有可能在课程中迸发出自己的潜力。活动的持续性取决于它的深度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和永不停止的追求。

    点评

    生成课程是美国现行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不是国家规定的、现成的课程,也不是专家设计的、现成的、拿来可以直接用的"罐头式"课程,而是以突发事件为起始点而生成的课程。生成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单纯是教师本人的价值观的反映,而是教师、儿童、家长及社区人员等方面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生成课程中,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幼儿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儿童最基本的课程。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理论,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成课程对我们现行的课程结构提出了挑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心慧)

    (屠美如 原载《幼教博览》(京),2001.10.36)

    背景资料5:

    好的领导者和学校的特征

    领导的概念:

    领导的质量能够使学校产生差别:有的在困境中挣扎,有的却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有的学校学生和员工象一盘散沙,而的却同心协力朝一个目标奋斗。(NCSL, School Leadership 2003)

    高效能学校的特征

    高效能学校的特征包含以下要素:

    ? 坚定的、目标明确的领导

    ? 目标统一且在实践中得以长期贯彻

    ? 有序而吸引人的学习环境

    ? 关注教和学

    ? 组织良好的教学

    ? 高期望

    ? 通过明确而公正的纪律获得积极强化

    ? 密切监控以取得进步

    ? 学生有负责任的机会

    ? 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

    ? 基于员工发展之上的发展性学校

    高级领导者的标准

    高级领导者的标准包括:

    ? 正确的知识和理念

    ? 必要的技能和能力

    ? 个人特质

    ? 专业能力和知识

    ? 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 有效沟通

    ? 时间和自组织的利用

    ? 理解战略计划

    ? 对课程教学的总体把握

    ? 团队领导的技能

    ? 懂得员工和资源的配置

    创造学习型环境的领导者

    领导者通过以下5个步骤的不断循环成功地使环境发生改变:

    ? 第一个发现:理想自我--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第二个发现:真实自我--我是谁?我的力量和缺陷是什么?

    ? 第三个发现:我的学习进度--我怎样才能加强力量、减少缺陷?

    ? 第四个发现:试验并实施新行为、想法和感受,直至熟练

    ? 第五个发现:发展使变化有可能发生的支持性的、信任的人际关系

    背景资料6:

    一只"眼睛"看伦敦(上)

    ――赴英国考察学前教育有感

    一只"眼睛"可以看见伦敦的古老和现代,全方位地感受这个城市的无穷魅力。这只"眼睛",就是矗立在泰晤士河畔的摩天轮--"伦敦眼"(全世界最高的摩天轮)。借此一"眼",能看遍这个古老的都市,看遍都市中的一切,包括文化和教育,成人和儿童……

    2002年9月30日至10月12日,以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何幼华副处长为团长的,由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和上海的幼教工作者组成的"中国幼教高级访问团"一行11人,应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中英学前教育交流、研讨会",并观摩、考察了英国8所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期间,我们用眼看、用耳听,我们共同对话、一起探讨。使我们对英国幼教的历史和现状,当前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以及对未来幼教发展的目标和期望,有了一个感性的了解。同时,也对正在进行"二期课改"的上海幼教,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颁布于2000年9月的《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引领着全英国幼教界进行着"有效的教与学"的研究和探索。短短两周的考察,我们在细细地体味"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有效的教与学,"既要有一个有意义的课程,也要求实践工作者理解并有能力实施该课程的要求"。在英国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都能清晰地了解、把握本国"课程指南"中为学前儿童定位的,在"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六个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同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精心建构早期课程"。

    在伊斯林顿区的幸运果幼儿园,园长指着教室墙上的各类计划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有"秋季的发展目标"、"一周的计划"、"活动区的计划"等。此外,教师还要为每个幼儿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看了英国幼儿园为孩子精心设计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脑子里原有的"西方的幼儿园都是'放羊式'的教育"的想法在逐渐瓦解,他们正积极实践着英国"课程指南"中所要求的:"有效的教",需要教师"通过预先计划好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活动和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

    "有效的学",包括"幼儿发起的能够促进学习和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的活动"。在英国的幼儿园中,教师们积极创设一个充满刺激和变化的环境,让每个孩子获得各种可使用的资源,并按照他们自身的速度,生成探索性的学习。例如,在某个活动区,当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与材料联系起来时,他们就把几辆小轿车改装成一列火车,然后进行着创造性的学习和游戏。又如,一名幼儿在花园爬动时,看见一只蜘蛛,她想起以前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蜘蛛的图片,就起身进屋去找那本书。她给另一幼儿看书上的图片,并带他到户外找那只真正的蜘蛛。此时,蜘蛛正在织网,他俩便用许多不同颜色的线条画蜘蛛网,用手指在网上"画"蜘蛛。整个过程幼儿化了40分钟的时间。活动结束后,这两个幼儿向其他孩子和教师详细描述了他们所进行的有趣的活动。

    有效的教与学,就是师生"共享思维"。英国同行的观点,值得回味。

    玩中学--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

    在英国考察了8个幼儿园,其中有6个幼儿园,我们完整地看了孩子们的半日活动。最初,我们看幼儿的活动,总习惯用自己的"课程模式"去评判他们的活动:"现在孩子们在学习吗,不象";"一个上午怎么没有专门的体育运动";"这是吃饭还是小组学习";"现在这活动到底算游戏还是学习"。随着与英国同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似乎明白了,请看--

    一幼儿在"蹦床"上开心地跳着,教师在边上与他一起数数"1、2、3、4……"

    今天午饭要吃"蔬菜汁"了,饭前,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榨"蔬菜汁",一边操作,一边交流着……

    4、5个孩子与一位教师围着一大盆水,在兴趣盎然地用各种"清洁剂"给娃娃们洗澡,老师在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中,"传授"着洗澡的"技能"……

    尽管,在英国的幼教史上,也曾经历过"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游戏乐园"与"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之争。但随着英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整合的观点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即不该把游戏与学习等活动机械地、人为地割裂开来,应赋予预设的学习以游戏化,在游戏中则生成、柔和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玩中学--也许是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我们体会着。(待续)

    一只"眼睛"看伦敦(下)

    ――赴英国考察学前教育有感

    三、"自然食品"比"人工合成食品"更有意义

    如同住久了高楼林立、繁华喧闹的大城市,必然会向往自然清新、质朴温馨的田野生活一样,英国的幼儿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在Pen Green Centre ,"婴儿按摩室"的教师,拿着一大筐"杂物",向我们介绍:给孩子们触摸、游戏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东西,决不能是塑料的制品。我们仔细观察这箩筐里的"宝贝":竹球、木垫、丝巾、麻绳、刷子、毛巾、布料、草编物品……

    在绿草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上,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在教室墙边用砖头"砌"房子,干得满头大汗;有的孩子用吊在大小不一的滑轮上的水桶,在沙坑里"运沙";还有的孩子在用废旧轮胎和木条搭建的"独木桥"上行走、在铺满木削的"草地"上蹦跳、在山坡后的树丛中嬉戏……

    区角里,玩彩泥的活动结束了,桌上、椅子上、地上及孩子们的脸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彩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拾、整理,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自然地学习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一切,不由地让人联想到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们操作的材料,以及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似乎有着太多的"人工合成食品",有时甚至刻意到哪个"动作"要发展哪块"小肌肉",哪个"活动"要专门刺激哪部分"大脑区域",等等。英国的幼儿教育,使我们感受到,环境的影响是综合的、立体的,人的发展也是整合的、自然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今天,"人工合成的食品",也许有它高效、速效之作用,但回归自然,崇尚纯真的呼唤,使"自然食品"更有其原汁原味、纯美溢香之魅力。但愿我们的幼儿教育,在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流中,能更多一点"自然食品"的成份,更多一份自然与和谐。

    一个孩子一个主题

    在英国的"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学习"的,"实践工作者必须理解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件事情,以及幼儿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取得进步"。因此,在英国的幼儿园观摩,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注,以及为每一个幼儿设计的"课程"。

    Alice,是新绿地幼儿园一名4岁的女孩,她在飞机场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旅客的行李,通过传输带时"消失"了,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及时了解了Alice的需要,支持她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索。带她去科技博物馆,看到了更多更复杂的传输带;提供各种材料,让她做传输带的试验--把皮球与其它平面的物体以同样方式放在皮带上运动,以验证她的各种假设;与她一起做纸模型;一起学语词"运输"、"方向"等……。Alice在自主探索,自主建构。逐渐地,她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数学和物理的初步概念,诸如"围绕"、"包围"、"连接"、"通过"等。

    Alice的老师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模式都是独特的。政府制订的"大纲",仅仅是为教师的工作指引了一个方向,真正有专业水平的教师,是能够按照每个孩子的"图式"去设计课程。

    在英国的幼儿园里,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现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拍照、录象……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我们信手拈来的是孩子们的成长档案、观察记录、资料照片……

    英国同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日益重视幼儿个别化教育的我们上海的学前教育,还是有着许多实实在在的启发的。

    是托幼机构,还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托幼机构的功能、定位究竟是什么?考察了英国的学前教育后,使我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思考。

    在被称为英格兰"优质幼儿园"的Pen Green Centre,我们看到了"托幼机构"的内涵在丰富,功能在延伸。Pen Green Centre,既是儿童发展的研究中心,又是教师成长的培训中心,还是家长的学习机构、社区的服务中心……。

    在Pen Green Centre,为儿童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有为孕妇开设的、有58个课程的培训班;为0-1岁婴儿开设的按摩班;为社区散居儿童每天开设的游戏班;还有为11岁以下小学生课后活动的寄托班。当然,3-5岁幼儿班,还是他们的教育主体。

    在Pen Green Centre,为教师的服务是成绩显著的。建园十几年来,她们为全英国的托幼机构,培训了5158人次的专业教师,并培养了不少硕士生、博士生。

    在Pen Green Centre,为家长的服务也是别具一格的。家长需要育儿知识,可以到这儿来培训;家长需要专业文凭(包括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可以到这儿来学习;家长下岗了,可以在这儿继续培训从而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甚至,家里汽车、洗衣机、计算机坏了,也能在这儿得到帮助……

    Pen Green Centre的园长告诉我们,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教育应该结合在一起,儿童、教师、家长的成长应该是同步的。

    英国托幼机构的作用,对幼儿园的功能、定位,作了富有创造性的诠释。


看完本文后
0 0%
0% 0
在线咨询
惠老师沈老师
任老师李老师




/UploadFiles/2014-05/wangdawei/12112.jpg

报名就送夏令营优惠活动火热进行

报名就送夏令营优惠活动火热进行中!...[详细]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北京宏博幼师,是国内高端幼儿师资培训机构。
查看报名流程乘车路线